【早安健康/李錦秋(營養師)】糖尿病合併症—腦中風  糖尿病被認為是一種代謝症候群,經常伴隨高血壓、肥胖及三酸甘油脂過高等問題,根據顯微鏡觀察也證實,高血糖會對血管造成發炎反應、內皮細胞功能受損、血小板容易凝集、胰島素阻抗等影響,這些因素將導致動脈血管硬化、血管狹窄、血流阻力增加、血流量減少、循環不良,最後損害器官。  糖尿病患特別容易發生中風  糖尿病患者發生中風的機率,遠遠高於正常人好幾倍,血糖濃度持續高漲將會導致心血管、腦血管和周邊動脈血管加速硬化,患有糖尿病的時間越長,動脈硬化與器官損傷程度就越嚴重。  因此,經常口渴、喝很多水、排尿量大增、食量大的人必須注意自己的血糖值;中年過後肥胖、腰圍過大者、有家族糖尿病病史者或經常感覺手腳麻痺的人需要提高警覺,定期做檢查,早期發現糖尿病,才能即時治療,進而預防中風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發生。  缺血性腦中風  腦中風可以分為「出血性腦中風」以及「缺血性腦中風」,糖尿病會增加「缺血性腦中風」發生的機率,例如小洞梗塞及大血管栓塞,而對於「出血性中風」的發生影響則較小。  「出血性腦中風」俗稱腦溢血,為腦血管破裂而導致,除了血管供應的腦組織壞死,有時血塊還會壓迫到正常的腦組織或引起腦壓升高,例如:腦出血、硬腦膜下出血、蜘蛛網膜下腔出血、腦室出血等,而最容易導致「出血性腦中風」的病症就是高血壓和腦血管瘤破裂。  不同類型的腦中風有哪些正旺該小心?請繼續看下一頁  缺血性腦中風可分為腦梗塞、腦栓塞與短暫性腦缺血。如果是由腦內的血管硬化所造成,就稱為「腦梗塞」;如果是其他器官的血塊流到腦部而造成阻塞,則稱為「腦栓塞」。  造成腦梗塞或短暫性腦缺血的原因,大部分是由於腦血管阻塞導致血管過於狹窄,使血管分布的局部腦組織缺血或缺氧;當細胞缺血、缺氧到某一個程度時,便會造成不可逆的細胞凋亡和永久性的神經缺陷。例如:動脈硬化症、心律不整(心房纖維顫動)和心臟瓣膜疾病等等。  短暫性腦缺血通常會造成短暫的視力喪失、肢體半癱或麻痺、失憶、失語等症狀,稱為「一過性發作」,這些症狀每次發作的時間從數秒鐘至12小時之久不等,通常在24小時內就會自行消失。「一過性缺血性發作」(簡稱TIA)雖然沒有留下後遺症,卻往往是腦血栓的前兆,千萬不能對它掉以輕心。    中風的多種表現症狀  腦中風症狀的輕重及復原情況通常和病變、阻塞的腦血管大小有關。血管的阻塞又細分為小血管阻塞、分支血管阻塞和主幹大血管狹窄、阻塞三種,這三種血管阻塞都很有可能產生急性半邊肢體癱瘓等症狀,而分支血管或主幹大血管阻塞時,會同時伴隨其它症狀。  隨著不同的腦部血管阻斷位置,中風有多種表現症狀,通常都是突發性的,比較常見的異狀像是肢體無力或麻痺、臉部歪斜、視野缺損、言語障礙、另一側肢體失用症、神智不清、小便失禁等。  糖尿病造成的中風有哪些治療注意事項呢?請看下一頁繼續了解  而小血管阻塞所引起的無症狀腦梗塞(小洞性腦梗塞)則不會產生這些症狀,無症狀腦梗塞之所以又稱為小洞性腦梗塞,是因為它是由人體的小血管或微血管阻塞導致的腦梗塞。  此種類型的患者,其健康將會呈漸進式地惡化,像是反應越來越緩慢、行動越來越僵硬、口齒逐漸不清。醫學上,中風的檢測項目包括電腦斷層掃描、多功能頸部和顱內超音波、核磁共振影像、單光子核醫攝影等,適時使用精密的設備和儀器,有助鑑別中風程度,瞭解病情的發展方向。  控制血糖值,治療中風  由糖尿病造成的中風,其治療上必須兼顧高血糖的控制和大腦損傷的修補,嚴加控制血糖,將可以有效降低微小血管的併發症。建議先以飲食控制、改變生活型態來做為主要的治療方式,但是若升高的血糖無法控制時,務必得再用口服降血糖藥物或是注射胰島素來急速降低血糖;此外,水分的攝取要足夠,但千萬不能過量,以免加重腦梗塞後周圍神經組織產生的水腫現象。  未曾發生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,可以使用阿斯匹靈(Aspirin)做為初次預防的措施,不過最好還是請醫師根據患者年齡、性別及血壓等狀況仔細評估,再考慮是否使用阿斯匹靈Aspirin)。已發生「缺血性腦中風」的病患可在醫師的指導下使用低劑量的阿斯匹靈(Aspirin)來預防。至於曾經發生「出血性腦中風」或中風型態不明的糖尿病患者,使用此藥物須謹慎評估,因為這一類的藥物有可能會增加「出血性腦中風」的發生率。  糖尿病還可能引起狹心症等併發症!哪些症狀要小心下一頁告訴您  不限年齡的腦中風 腦中風並非只發生在老年人身上,各種年齡層都有可能發生。根據統計,年輕型中風族群的年齡甚至是小於45歲,而發生的原因一般來說可能為頸動脈剝離、血液凝固異常⋯⋯等等因素。  糖尿病合併症—心血管疾病  年齡越大,罹患「狹心症」的機率也越大。根據統計,美國每年超過50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,其中,1/4的人為無預警的發作後,在短時間內死亡;近30年來,因為針對心臟疾病的治療方法已經有長足的進步,死亡率下降達30%之多,但中年以上的人口中,心血管疾病仍高居死亡原因的第一位。  狹心症=冠狀動脈心臟病  「缺血性心臟病」是指心臟肌肉因為冠狀動脈狹窄、血管硬化及彎曲,造成血液循環不足所導致的疾病,也稱為「狹心症」。近年來,由於國人飲食習慣西方化及工業化的結果,「狹心症」病人有越來越多的趨勢,其發病機率更高居國人心臟血管疾病的第三位,僅次於高血壓以及腦中風。  「狹心症」又稱為「冠狀動脈心臟病」,通常是在抽菸、運動、緊張、飽食前或寒冷天氣裡,心臟需要更多血液供應時發作,病人都會有突發性的胸悶痛和壓迫感,這種疼痛有時會延續到下巴或左手臂內側,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藥片後,上述症狀很快就會消失。  減糖必吃好食材,下一頁營養師教您最佳健康吃法喔!  減減糖好食材  菠菜  減減糖功效:  飲食小叮嚀:  蒜蓉菠菜  造血補血,增強免疫功能  材料:菠菜半斤、蒜2粒、油1匙、鹽巴適量  減減糖功效:  烹飪步驟:  本文摘自《三高救星!減糖、消脂、降壓の全對策》/李錦秋(營養師)/活泉出版  >>立即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,週週抽​【健康好禮一份​!】延伸閱讀:


文章轉貼如有侵權請告知我們會立即刪除
. . . . .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hefan4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